首页 资讯 正文
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|从大学生创业园闯出来的“小巨人”

体育正文 46 0
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|从大学生创业园闯出来的“小巨人”
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|从大学生创业园闯出来的“小巨人”

新华社成都6月5日电在(zài)制造业的大舞台上,工业机器人(jīqìrén)的角色举足轻重。 13年来,梦想“做中国工业机器人先锋”的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(jìshù)股份有限公司,从(cóng)大学生创业园的格子(gézi)间起步,一步步成长(chéngzhǎng)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创业队伍从5个人发展至400多人,主业从生产零部件到生产60多种整机机型…… 卡诺普的(de)逐梦历程,也是中国工业机器人(jīqìrén)发展的缩影,见证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从以进口品牌为主,到(dào)“中国造”站上时代舞台并加速“出海”的历史进程。 2024年11月13日,在(zài)(zài)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在机器人本体装配车间调试设备。 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江宏景 摄 “今年春节过后(hòu)我们车间就一直马不停蹄,忙着交付国内外客户的订单。”在(zài)卡诺普厂房二楼的机器人(rén)测试车间,“95后”车间组组长严飞带着近20人的团队,一边忙着机器人的组装和调试,一边为下(xià)一步生产线的扩建作准备。 看着忙而有序的车间,卡诺普的联合创始人邓世海十分感慨(gǎnkǎi),跟(gēn)记者分享起13年前,他们5个“80后”在一个格子(gézi)间创业起步的场景。 2012年,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,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(zēngzhǎngshìtóu),但本土制造企业少之又少(shǎozhīyòushǎo)。 邓世海(dèngshìhǎi)和4个同样具有(jùyǒu)计算机与自动化专业背景、爱好机器人的朋友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,开启创业之路。 凑齐(còuqí)50万元初创资金后,5个年轻人来到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大学生创业园。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了房租减免等政策(zhèngcè),这给团队减轻了不小的(de)负担。 团队决定(juédìng)以“卡诺普”这个名字注册公司。“‘卡诺普’来源于(láiyuányú)‘China Robot Pioneer’,我们的梦想是做中国工业(gōngyè)机器人先锋。”邓世海说。 面对当时占绝对优势的(de)国际巨头,卡诺普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? 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,团队决定从技术性较强(jiàoqiáng)、资金投入相对(xiāngduì)较少的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——控制器入手。 2024年11月13日拍摄的卡诺普机器人公司里的工业机器人零部件(língbùjiàn)。 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江宏景 摄 “控制器相当于工业机器人的(de)‘大脑’,指挥‘肢体’的运转。从电路板设计到程序编写,我们都是(shì)自主研发。”邓世海说,“我们的产品策略是控制器一定要便于客户使用,能让一线(yīxiàn)工人很快上(shàng)手,这背后需要做大量的研发工作。” 算法推演、规划运动轨迹、优化焊接工艺……经过上百次的技术验证(yànzhèng)后(hòu),卡诺普终于研发出初代的控制器,在创业当年就申请(shēnqǐng)了两项技术专利。 有了产品,怎么找市场(shìchǎng)? “一开始真的(zhēnde)很难。”邓世海感叹。团队(tuánduì)努力寻找各种机会,跑展会、上门自荐、通过业内伙伴牵线搭桥…… 终于,在第一款(dìyīkuǎn)控制器造出来的两个多月后,来自广东的一个(yígè)厂家给了卡诺普产品试用的机会。 为了(wèile)抓住这个客户,李良军、朱路生、谷菲3个创始人直接飞到客户工厂进行现场调试,前后在(zài)现场待(dài)了近3个月,直到客户满意。最终,双方成功签约。 除了自身的努力,公司(gōngsī)的发展也搭上了行业发展的快车。 当时,业内渐渐(jiànjiàn)聚集了一群致力于造国产工业机器人(jīqìrén)的同行,大家在各个核心(héxīn)零部件方面自主研发,共同寻找机会(xúnzhǎojīhuì)。一些上市公司和国企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。“这样一步步就把行业人才培养出来了,市场机会也多了。”邓世海说。 行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(xǔduō)年轻人加入。“90后(hòu)”黄贵良2014年大学毕业后,便入职了当时不到15个员工的卡诺普,如今已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(jìshùgǔgàn)。 在大家的(de)共同努力下,卡诺普(kǎnuòpǔ)的控制器渐渐得到认可,市场快速拓展。到2018年,卡诺普的控制器已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半壁江山,成为(chéngwéi)细分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。 这5个梦想(mèngxiǎng)“做中国工业机器人先锋”的年轻人,离(lí)梦想更近了一步。 2024年11月(yuè)13日,在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工业机器人在出厂前进行(jìnxíng)全自动测试。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走出(zǒuchū)舒适区 勇敢转型 最近,卡诺普的技术团队正忙着根据家具业客户需求,进行智能码垛机器人的研发和产品升级,通过(tōngguò)智能算法(zhìnéngsuànfǎ)实现对大小不一的板材进行智能码垛,解决人工劳动强度高且(gāoqiě)危险的问题。 紧跟市场需求,积极创新突破(tūpò),是卡诺普快速成长的一个秘诀。让(ràng)公司董事长李良军印象最深的,是2017年的那次转型。 当年,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卡诺普走到了(le)一个分叉口——是继续深耕控制器(kòngzhìqì)领域,还是转型做整机? 继续做控制器(kòngzhìqì)似乎是个稳妥的路径,企业发展风险可控,但成长空间(kōngjiān)不足。 走出现有(yǒu)的“舒适(shūshì)区”转型做整机,就要加大投入。若不成功,大量投入将“打水漂”,企业可能陷入困局。 对此,5个创始人(chuàngshǐrén)一开始也(yě)存在分歧。经过市场调研,他们发现,当时业内的部分(bùfèn)整机厂商已着手自己研发控制器,如果卡诺普不转型,等这些厂商做好了(le)控制器,卡诺普再转型就难了。况且,如果只生产零部件,也实现不了创业时的梦想——“做中国工业机器人先锋”。 于是,大家决定搏一把,转型做整机(zhěngjī)。 这次转型在李良军看来,无异于(wúyìyú)“二次创业”。 尽管(jǐnguǎn)当时卡诺普的控制器有市场优势,但做整机将与行业巨头正面交锋(zhèngmiànjiāofēng),卡诺普原有的零部件优势显然分量不够。 此外,与沿海成熟的(de)产业链相比(xiāngbǐ),成渝地区的上下游配套明显不足,这让卡诺普做整机的过程更为艰难。 第一款整机产品能否一炮打响,决定着公司的未来。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(shìchǎngdiàoyán),卡诺普决定瞄准中小企业,与大(dà)公司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。 在调研中,卡诺普的团队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很难(hěnnán)招到焊接(hànjiē)工人,因为焊接中往往产生大量烟尘、弧光和金属飞溅,工作环境恶劣,而焊接机器人可以很好地解决(hǎodìjiějué)这些问题。 于是,卡诺普用(pǔyòng)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研发焊接机器人。 2024年11月13日,在(zài)(zài)成都(chéngdū)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在机器人本体装配车间检查组装细节。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“大家铆着一股劲儿(yīgǔjìner),以高于国家标准三倍的要求,先后做了(le)100多个种类的整机试验。”当时的整机项目负责人李祥回忆说,那时候加班加点是(shì)常态,只想着“必须一炮打响,不能失败”! 2018年底,卡诺普完成整机测试(cèshì),开始推向市场。 这款核心零部件全部采用国产产品的焊接机器人,一经发布便受到业界关注。很快,一家来自广州的客户下了订单,使用一段时间后(hòu),客户反馈非常好(hǎo)。这给了李良军(lǐliángjūn)他们很大的信心。 不久后,更(gèng)多的客户向卡诺普提出合作意向。2019年(nián),卡诺普的整机业务获得超过1000台订单,这个成绩对刚完成转型的公司来说(láishuō)十分难得。 订单的增长、规模的扩大(kuòdà)带来资金需求的增长。恰好,成都为融资难的科技企业专门设立了“科创贷(kēchuàngdài)”。2019年,卡诺(kǎnuò)普通过“科创贷”贷了1000万元,一些银行也为企业提供了低利率贷款。 没有了资金的后顾之忧,卡诺普更(gèng)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。 李良军说:“卡诺普(kǎnuòpǔ)可以更好地响应客户的个性化(huà)、定制化需求,这也是我们中小企业的优势。” 2024年11月13日,在成都(chéngdū)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在机器人本体装配车间组装机器人机械臂。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(jiānghóngjǐng) 摄(shè) 2020年,卡诺普的工业机器人(jīqìrén)综合(zōnghé)出货量位居国内(guónèi)第三,在弧焊细分市场出货量居国产机器人第一;2021年,卡诺普6关节20kg及以下机器人产量在国产机器人中位列第一。 2021年,在这5个年轻人创业的第(dì)9年,卡诺普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(dìsānpī)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 技术(jìshù)为先 做深“护城河”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二十届(dìèrshíjiè)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,卡诺普收获了很多意向订单(dìngdān),其中有不少来自欧美和东南亚的海外客户。 “赢得客户最核心的(de)竞争力来自于我们的技术研发和创新。”卡诺普(kǎnuòpǔ)联合创始人、研发技术总监朱路生说,例如,通过持续研发,不断提高机器人“指尖”的灵活性与(yǔ)稳定性,卡诺普机器人的空间绝对定位精度(dìngwèijīngdù)达到0.2-0.6mm,可以比肩国际水平。“相当于机器人的视觉(shìjué)识别可以达到一米以外快速穿针的能力。” 通过不断(bùduàn)的技术创新,卡诺普的机器人已扩展至焊接(hànjiē)、搬运、装配等60多种机型,产品应用覆盖超80%的工业场景。 2024年11月13日拍摄的一台卡诺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应用于汽车轮毂(lúngǔ)去(qù)毛刺的工业机器人。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公司“90后”研发工程师庞恺从日本(rìběn)留学归来后加入研发团队,今年他的工作重心是研究如何用AI技术让工业(gōngyè)机器人(jīqìrén)更“聪明”,从而制定出更加智能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。 庞恺说,通过AI研发,预计今年(jīnnián)内公司将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Demo,并计划(jìhuà)在1-2个工业场景中实现落地应用,“这也是(shì)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”。 “我们一直在做的,就是不断用技术(jìshù)打造‘护城河’。”朱路生说,卡诺普以技术起家,长期以来研发人员数量在公司占半壁江山,公司已获得400余项(xiàng)有效知识产权,其中发明专利50多项,已全面(quánmiàn)掌握工业(gōngyè)机器人电气核心技术(héxīnjìshù),是工业机器人5项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。 凭借领先的技术,卡诺普正实现全球业务的加速拓展(tuòzhǎn),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并于2024年(nián)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。目前,公司出口产值已(yǐ)在总产值中占比近20%。 2024年(nián)11月(yuè)13日,在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对工业机器人产品(chǎnpǐn)进行出厂前的测试。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作为从大学生创业园(chuàngyèyuán)闯出来的(de)“小巨人”企业,卡诺普如今也是大学生实践基地,正与四川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(yǐjí)一些职业学校联合(liánhé)培养人才,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。在卡诺普等链主企业带领下,一个聚集了上百家上下游企业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正在成都市(chéngdūshì)成华区形成。 在卡诺普等一批企业的(de)努力下,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宽。“未来(wèilái),卡诺普希望把更多的中国机器人卖到全球去。”李良军说(shuō)。 “做中国工业(gōngyè)机器人先锋”——当年5个年轻人的创业梦想,正渐渐照进现实(xiànshí),点亮企业未来发展之路。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|从大学生创业园闯出来的“小巨人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